污水处理设备咨询电话:15163691266
咨询电话

— 成功案例 —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15163691266
米乐电脑版

邮箱:vip@sdsqhb.com

手机:15163691266

电话:15163691266

地址:山东省诸城市龙都街道龙海路6号

您的位置:首页 >> 成功案例

成功案例

2025年工作计划

来源:米乐电脑版    发布时间:2025-04-27 01:40:31 人气:1

  2025年,全市生态环境系统深入贯彻习生态文明思想,以美丽中国建设为统领,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和省厅决策部署,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完成“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常州。具体来说,就是“锚定一个目标、取得三项突破、提升四项能力、落实八大任务”。

  锚定一个目标:守牢“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的底线,高水平完成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目标。

  取得三项突破:一是扎实开展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攻坚、美丽河湖建设,在“提升河湖水质、提升治理能力、提升生态环境、消除问题水体”上取得新突破;二是持续深化“危污乱散低”治理,新北、经开表面处理中心、经开涂料集聚区等一批“绿岛”投入运行,在推动产业绿色转型从“规划图”到“实景画”的跨越式转变上取得新突破;三是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创建,建成“两山”理念实践创新展示馆,建设洮滆片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和金坛区、武进区等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推进溧阳等地美丽乡村建设,在“两山”理念实践探索上取得新突破。

  提升四项能力:一是污水收集解决能力,完成70%污水排放控制区整治任务,新增工业污水解决能力2.5万吨/日、生活垃圾污水解决能力42万吨/日,城市生活垃圾污水收集处理率提升至90%以上,农村里的生活污水处理设备正常运行率达95%以上;二是有机废弃物处置能力,累计新增有机废弃物解决能力27.3万吨/年,打造“无废城市”常州示范;三是生物多样性观测能力,全面完成第二轮全域生物多样性调查,持续完善生物多样性本底数据库,加大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建设;四是碳足迹核算能力,围绕动力电池等优势行业制定碳足迹核算标准,试点碳足迹标识认证。

  (一)全方面推进美丽常州建设。推进美丽中国先行区市域案例建设,主动融入长三角区域高水平保护推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样板区等重大战略,对照美丽中国“1+1+N”建设体系,系统编制美丽常州建设方案,统筹推进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美丽河湖建设,探索城市、整县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践的新机制新模式,建设更多“公园里的城市”和特色田园乡村。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快速推进常州太湖流域滆湖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省级示范工程;全面完成溧阳天目湖湖群生态岛试验区建设试点,争创长荡湖生态岛省级试点;稳步推进生态安全缓冲区建设,每个辖市区完成不少于1个。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全面完成第二轮全域生物多样性调查,完善生物多样性本底数据库,发布常州市生态系统名录和生物物种名录。在太湖、宜溧山区、长江沿线等重点敏感区域增加观测站点建设,构建全市生物多样性观测体系。与湖州、无锡和苏州联合开展环太湖保护行动,筹备做好环太湖“昆蒙框架”实施联盟暨全省生物多样性日宣传活动。系统谋划“十五五”工作,深入研究“十五五”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工程和重大改革,编制全市“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及各专项规划。

  (二)积极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深化“危污乱散低”治理,高标准建设新北表面处理中心、经开涂料园区等绿色集聚区项目,打造全国领先行业标杆、近零碳园区示范。对标先进工艺、先进装备、先进的技术拿出行业治理标准,整治提升5个特色产业382家企业。推进片区治理项目43个,腾退、盘活土地2万亩,推动园区提质增效。将“危污乱散低”企业整治提升与“厂中厂”企业治理协同推进,推动“先评后租”,落实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推进“双碳”行动,争创深化气候适应性城市试点。参与碳市场建设,监督重点排放单位按时完成履约。常态化开展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融合清单编制,将碳足迹因子与碳足迹公共服务平台有机衔接。推动重点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开展近零碳园区、工厂建设行动,积极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绿色发展领军企业。稳步推进溧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建设,引导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强化政策供给,积极推广生态环境导向开发(EOD)模式,争取新融资模式支持。引导金融机构持续做大“环保贷”,协同推进“环保担”,为优质企业及项目提供额度更高、周期更长的金融理财产品。结合“两新”建设设备更新和循环利用等政策,积极做好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储备。

  (三)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实现三个“全部完成”,完成宝润钢铁、盘固水泥、扬子水泥等企业的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实现超低排放改造“全覆盖”。全部完成606家铸造企业综合整治。全部完成汽摩配、玻璃钢、灯具、地板、干燥五大集群整治。推动三大“专项整治”,开展餐饮油烟专项整治,全市建成餐饮油烟整治示范街区(综合体)5个以上。开展重点区域专项整治,分类排查、分布推进,并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开展扬尘污染专项整治,加强城市保洁及扬尘污染精细化治理,确保建成区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95%以上。提升三项“治理水平”,提升VOCs治理水平,完成一批VOCs年度治理工程;加大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等重点行业清洁原料替代力度,培育不少于5家源头替代示范性企业。提升烟花爆竹管控治理水平。提升移动源治理水平,实现剩余国Ⅲ及以下柴油货车全部清零,并加强重型柴油货车路检路查以及集中使用地、停放地的入户检查;全面排查所有非道机械现状和问题,推动所有机械登记注册,国一机械全部淘汰。

  (四)深入推动太湖综合治理。开展太湖治理攻坚行动,实施重点项目244个、年度投资173.6亿。完成阳湖净水厂、江边污水处理厂五期等42万吨/日生活垃圾污水解决能力建设,基本完成新北薛家、天宁城东工业污水处理厂主体建设,开工建设武进西太湖工业污水处理厂。完成1.6万亩规模以上养殖池塘提升改造,重点建设高标准农田1.95万亩。全面完成竺山湖、滆湖清淤500万方、1500万方,完成滆湖退田还湖工程;启动溧阳长荡湖退圩还湖工作。坚持河流水质标本兼治,根据污水排放控制区溯源排查成果,排定并实施系统整治措施。“一河一策”推进支浜整治,实施控源截污、底泥清淤、畅流活水、河道管护等措施,巩固支浜水质改善成效,实现骨干河流一级支浜稳定消劣、二级支浜全面消劣。推进美丽河湖保护建设,全面完成长江常州段、新孟河“美丽河湖”建设任务。推进长江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快编制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完成水生态环境质量年度评价,建立水生态考核评价体系,组织实施长江流域水生态“一地一策”提升方案。

  (五)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完善土壤污染防治体系,深入推动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加强调查报告质量监督。强化在产企业环境监管与污染预防,督促企业依法落实土壤污染隐患排查、自行监测、信息公开等工作。加强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监督管理,聘请专家对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隐患排查及“回头看”做全面审核。加强优先监管地块风险管控,对高风险遗留地块、优先监管地块、关闭化工企业地块实行并表管理,逐步建立管理信息库。组织并且开展周边监测,推进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风险评估,分类落实制度性、工程性管控措施,消除环境风险隐患。巩固农村里的生活污水治理成效,对照“三不到”标准,对全市未治理自然村开展排查,逐步实现自然村治理全覆盖。持续开展已建设施“回头看”专项行动,推进溯源排查整治,全面完成骨干河流沿岸一公里范围内空白村庄治理和问题设施改造。全力推进整县制专业化运维管理,不断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管理水平。

  (六)坚决守牢生态环境安全。紧盯重点领域问题查处,围绕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开展环境质量执法检查及监督帮扶专项行动,持续联合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和污染源自行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违法犯罪,严肃查处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违法行为。不断的提高环境执法水平,规范涉企行政执法检查行为,落实检查计划管理制度,以“工单制”对执法任务进行全流程管理。扎实开展年度执法大练兵、大比武活动,落实“全员、全年、全过程”练兵要求,开展执法培训、知识竞赛、案件评查、发布典型案例等活动,规范执法程序、增强业务本领、提升执法能力。夯实环境应急基础,扎实推进“强基提能”三年行动,严格落实“一图两单两卡”管理,推动园区“三级防控”体系完善升级,完善突发环境事件隐患排查制度,常态化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加强明显问题整改,制定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方案,推动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强化群众反映强烈或新闻媒体曝光的重点环境问题督查督办,切实解决一批群众身边的热点、难点生态环境问题。擦亮“无废城市”品牌,扩大“无废细胞”创建范围至更多领域,形成多元参与的全社会共建格局。持续推广“无废”生活理念,通过线上线下平台普及废物减量与分类知识,鼓励居民和企业采取绿色生活方式。

  (七)不断夯实环境治理能力。加强生态环境法治建设,落实《常州市水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协助市人大常委会开展执法检查。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线索筛查与核实报告制度,推广省级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典型案例,探索多元替代性修复。加强监测监控能力水平,推进现代化生态环境监视测定体系建设,推动开展美丽中国监测评估市级试点。完善“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完成“十五五”国省控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网络优化调整,建设武进区智慧监测实验室。加强完善环境大数据归集,优化“水美常州”和空气环境质量“一屏监管”功能,提升治理数智化水平。加强生态环境技术创新,深入实施常州市重点研发计划和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等重点项目,推进市级重点实验室的申请工作,为生态环境领域的科学研究提供更专业的实验条件和平台支持。加强生态环境宣传,积极践行习生态文明思想,开展习生态文明思想宣传巡讲。加大正面宣传和问题曝光力度,唱响生态文明建设主旋律。办好六五环境日、全国生态日等主题宣传活动,凝聚绿色发展共识。

  (八)持续锻造生态环保铁军。抓学习教育与改善环境质量“双共促”,坚持“第一议题”制度,持续学深悟透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借鉴运用历次党内集中教育的经验做法,进一步深化模范机关建设。以党建与业务双融合为目标,对重点基层党组织实施驻点帮扶,继续将党员干部放到基层一线锻炼培养,推行党建纪检工作同解决生态环境实际问题相结合。抓全面从严治党与队伍廉洁“双渗透”,持续开展“内部巡查”和配合做好“驻点监督”工作,强化“八个小时之外”管理,发现和推动解决系统内存在的明显问题,充分的发挥巡察监督的作用。以全面从严治党为主线,以落实“两个责任”为重点,坚持把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融入治污攻坚各条战线,增强监督执纪力度。抓挖掘先进典型和宣传推广“双争先”,持续开展“争优创先”活动,积极培育党建品牌和单位品牌。挖掘干部队伍存量,加强青年党员干部的培养和锻造,积极宣传先进典型事迹,打造符合新时代发展的生态环保铁军。

  主办: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承办:常州市大数据管理中心版权所有:常州市人民政府电子邮箱:br/>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 (市行政中心)3号楼B座116室技术上的支持电线

相关推荐